旺報【記者盧虹/整理】
評論解讀大陸官方於2008年自上而下開啟網路問政,然而至今網友稱「不給力」。論者指網路問政需制度支撐,更需要開放對政府的監督。
在當今網路社會來臨的時代,網路是把雙刃劍,網路給我們帶來信息、參與、互動便捷的同時也可能產生信息的氾濫、參與的無序和混亂。其中作為網路社會重要一環的網路政治得到尤為的關注。作為網路政治最重要的對象──政府希望將公眾的網路政治參與納入到自己設定的制度軌道中,將網路的政治參與變為有序的、制度化的��與,而不是放任網路民意的爆發,直至不可控的地步。
出於多方面的考慮,中國的各級政府開始重視網路的作用,開始建設網路問政平台、政民互動平台。但政民互動、網路問政是否真的得到實施,又取得怎麼樣的效果呢?政民互動、網路問政只是個形式、只是一個空架子,還是它們有實質性的新內容?網路問政是花瓶,還是鮮花?這些疑問都需要撥開層層的迷霧,從政民互動、網路問政的實際發展中得到解答。
中西部淪為空架子
政民互動、網路問政之風的興起主要源於2008年5月1日新頒布實施的《國家信息公開條例》。按照《國家信息公開條例》的要求,政府信息公開,除了靜態的、全面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體系的公開以外,還應包括政府部門與公眾的互動交流。因此,按照相關的要求,各地的政府網站就開始了各項信息公開制度改革,同時各地的政府網站開始設立政民互動交流欄目。從政民互動的形式上來看,有些地方設立的是「政民互動」欄目、有些地方是「公眾信息網」,而有些地方則是直接建立「網路問政平台」。雖然從形式上來看有所差異,但本質上都是通過網路平台,增進政府和公眾之間的聯繫,公眾可以通過網路向政府寫電子郵件、可以向政府建議、求助、投訴、舉報、諮詢等等。
筆者簡單地考察了3個地方的網路問政情況:廣東省、河南省、甘肅省,分別代表東中西部。其中廣東省的網路問政水平被媒體認為是最高,可以說是網路問政遍地開花,不僅僅有各級政府的網路問政平台,還有以媒體為依托而建立的網路問政平台,如奧一網、金羊網等,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作為網路問政實施的保障,可以說廣東省網路問政的制度建立地比較完善。惠州的網路問政平台建立監督制度把網路問政納入考核指標體系,並納入各縣區黨政一把手、市直職能部門目標考核指標體系中。
而河南省的網上政民互動平台中,電子信訪欄目中總共才有4封電子信件,而且進入電子信箱進行提交電子信件,首先要註冊,程序比較繁雜,要求填的信息很多,包括:姓名、身分證號、具體的家庭住址等詳細信息,進入非常不便。
西部的省分甘肅,電子信箱似乎徒有其表,不是踢皮球,就是聲稱「已辦理」,但也不給你公布辦理的結果。
而網路問政最關鍵的一點,莫過於是否能夠解決公眾的問題,回應公眾的求助、投訴、建議,能否真正的達到政民互動的效果。通過對一些政府網站的電子信箱的觀察來看,切實辦理型的信件是非常少的。人們更期待的是網路問政平台能夠成為以投訴、求助等解決公眾的問題為主要內容的機制設置,如果花了大力氣建設的網路問政平台結果卻變成一個「活動的電子政府手冊」,那真是太浪費了。
網路問政需制度支撐
網路問政絕不僅僅是擺個花瓶,聽聽老百姓的建議就可以了。它要求實實在在地幫助公眾解決問題。因此,網路問政的關鍵是背後的制度支撐,財政、人力、物力支撐,面對公眾的訴求,政府需要切實地將公眾反映的問題付諸於解決,將每一個問題都調查清楚,給予公眾滿意的答覆。
如果把網路問政僅僅當做一個花瓶來做擺設那就它就只是一個花瓶,老百姓永遠品味不到鮮花的馨香。為了改變很多地方網路問政不足的現狀,一方面,各級政府要實實在在地將網路問政制度付諸於實踐,將其作為一個能夠推進自身施政、執行的良好的助手,切實地推進公眾問題的解決、利益的實現,政府和公眾之間溝通和互動的增強。
另一方面,還需要有更多的對政府的監督。
政府的一項制度、政策執行地好不好,百姓的問題是否能夠解決,百姓的利益是否能夠實現使其最好的檢驗尺度。如果政府做得不足,就要允許,而且鼓勵各界對政府的批評,不管是上一級的政府,還是媒體,還是公眾本人,都可以直接地對政府的工作提出意見。
網路問政作為一項全國性的自上而下的政府改革舉措,如果是合理的,可能有效話,在上級的推動之下地方政府加以實行定能夠更加容易的實施,比起地方政府獨自實施改革肯定會容易許多。借上級春風,網路問政之花也會更容易開放,更艷麗地開放。
(摘自中國選舉與治理網2011-4-16,作者石龍洪)
來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710/140/2usg1.html木地板
是否光澤不能一概而論。不同款式的地板工藝不一樣,我們有經驗豐富的裝潢團隊。提供專業的室內裝潢服務,報價公開透明化,崁頂鄉北勢村佔地約八公頃的原台亞木業土地廠房,以不斷改善追求卓越的態度和精神,提供建材的完全解決方案,台中搬家公司提供最優質搬家服務團隊。